万历三十年,原霍邱县知县温如璋,因政绩卓越,得于该年二月提拔为广西道监察御史,随后即奉命巡视中城兵马指挥等地方。

在京城巡视期间,温如璋发掘并提报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孝行”,引起了明神宗和百官的关注和热议。

万历三十一年,礼科给事中张凤翔犯病岌岌可危。其女张寿姑,年方十五,随父上任,见父病痛,按时喂食汤药,屡不见效,每日以泪洗面,默默祈祷:“愿以身代”。某日,张寿姑不知从何处获得“刲肉疗病”的偏方,竟狠下心割自己的左臂肉五块,和于药中,煎汤奉父。说来也奇怪,张凤翔食过药汤后,精神竟得复苏,“口念活佛在此”,“人谓其孝心之感”。然而,张寿姑却因割肉染病,于次日香消玉损,其父不久也随之去世。父女双双殒命,岂不可惜?御史温如璋探听其详后,深受感动,即疏请旌表,题曰“孝女张寿姑割股旌奖疏”。

明神宗阅览后,也为张寿姑的孝行所感动,即准温如璋所请,转付礼部讨论旌奖细节。同时,将该事迹于朝会中宣导,“举朝啧啧,以为奇”,之后更是大篇幅刊登于邸报中,为天下人所传颂。蒋以化曾在阅读邸报后,写下《纪张孝女》一文,感慨道:“给谏君当转危为安,乃其父子同画,岂其数遭阳九鬼箓不宥,即天神莫可谁何乎?嗟乎,此只论其常也,必子孝可以存父,则大舜曾参闵损之父,可勿死矣。此女惟知不有其身以存父,而只乌能必其父之必存,然只岂待割刲时不有其身哉?当父病革时,不知其亲汤药、理秽溲者几昼夜?候寒燠、勤医祷者几昼夜?知父不保或刲肉可疗,而涟涟恸哭者又几昼夜?当其操刀下割时,父危是痛断肉不痛,父寿是祈身寿不祈父命,是危身死不危汲汲乎?计策无所之,以为非此无以疗父也。贤哉!孝哉!奇哉!卓哉!彼闾巷庸劣之女,将笄而怀枕簟计资妆,卑之无论矣。即不然,而父病心恻,父死哀毁者,只足称贤孝,讵能如元寿之不有其身以救父哉?此不惟庸女睹此可愧,贤女睹此可范,彼名丈夫而忍享父羹、忍绝母裾者,视此女可掩衾长媿矣。”

图片

礼部在接到温如璋“举扬地方孝行以励风化事”案件后,即由礼部郎中、温如璋同科进士、同安人蔡献臣负责审阅。蔡献臣即于《覆孝女张寿姑割股旌奖疏》中提出,按《大明会典》,洪武年间即强调凡割股或致伤、生卧冰或致冻死等孝行案例,一律禁止且不许旌表,以免有人采用极端方式仿效造成不良影响。按此,张寿姑之事本不应旌表,然考虑到“此其事在丈夫子固已难之,而在冲龄未䈂之女尤为希睹”,且蒙皇帝特许,蔡献臣选择了折中的处理方式:“移咨都察院转行江西巡按御史,量行破格旌奖,庶世之人子知女子有不难危身以救其父,如寿姑者,而寿姑一念之精诚,亦因以不泯泯于世,未必非劝孝之一助也。”于是,张寿姑的旌表便改由其原籍江西省自行进行。

该事件中,除张寿姑感人事迹外,最大的影响者,或者说是受益者,即提报者御史温如璋。第二年,大学士沈一贯即提报推荐温如璋为两浙巡盐御史,为其仕途增加了新的看点和机会。


参考资料:蔡献臣《清白堂稿·覆孝女张寿姑割股旌奖疏》、蒋以化《西台漫纪·纪张孝女》、康熙《西江志·卷一百》

END

本文内容由: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圭海四记丨元至正间,陈友定横扫海沧|二四八记

元至正末年,日薄西山的元王朝无暇南顾,盘踞在东南一隅的福建路各方势力,便纷纷登场,互相攻伐。最终,闽北的陈友定、闽南的罗良,笑到了最后。可是,二人因在效忠元朝的方式和路线方面存在严重分歧,一场血拼在所难免......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