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华侨在禾山举办许多中小学校,兴学育才,在乡村形成一股新风。

民国五年(1916),莲坂华侨叶添寿、叶永黎等人捐款11.6万港元,在莲坂创办奎璧小学。是禾山较早举办的完全小学之一。

取名奎璧,意为造就文运之魁,培育不一般的人才。

叶永黎(1869-1936),字在青,莲坂人。14岁即往菲律宾习尚,7年后开办莲发公司,经营数年,遂获丰厚,组织商会,创设华侨学校,中年以后“感祖国教育不振,工业落后,乃偕其从叔(堂叔)叶添寿建奎璧小学校”。

叶永黎(1869-1936)

      开办初期,学校借用于莲溪叶氏宗祠,“规模简陋,生数无多,为谋发展起见,乃再捐献巨金建筑校舍,添置校具教具。”奎璧小学建于莲坂社内,即后来的莲坂小学所在位置。有了新的校舍,设备教具也较齐全,学生日益增多。

      叶永黎(在青)在举办奎璧小学的同时,还在附近的双涵社投资兴办“菲律宾索厂”,使用龙舌兰为材料,开机器制索缆先河。

时黄瀚先生在双涵创办禾山中学,与叶交往甚密,欣然作《奎璧学校校歌》

      筼筜江平,筼筜江清,

      金鸡唱彻晓窗明。

      士兮勤修业,

      村农尽力耕,

      工和商,守职经营。

      看群童也秀和整,

      书声琴韵,朗诵锵鸣。

      好加滋培,芽蘖是初萌,

      把天真养成。

      活泼指日,

      向修途骋。

      叶永黎逝世后,黄瀚为其题“敬教兴商,志行修饬。容范可寻,乡闾是式。”盛赞叶兴学办厂,是家乡的榜样。

      除了华侨捐资,莲坂叶氏族人也大力支持奎璧小学。莲坂多山,向来有不少外乡人买山地造墓,除了给出地价之外,另给一笔“山底花红”。叶氏族人公议,不论墓地是新买或者旧置,凡是要葬之前“当向本社奎璧学校庶务课声明捐题义举,每穴捐大洋壹拾陆元”。此举,相当于以族产为奎璧学校强制募集资金,拓展了学校的资金来源。

奎璧小学收条存根(1936.4.25)载明收“安葬风水捐题补助费大银肆元”

      民国十八年(1929)奎璧小学有更大的发展,组织了校董会,并呈准立案,同时还开辟运动场,添置卫生用具,对于各科教学仪器、标本、挂图、模型、图书等无不尽量添置,设备愈臻完善。

      1931年,厦门出版发行《厦门指南》一书,奎璧小学列入其中,校长为叶苔痕。

奎璧小学毕业证书(1934.7)

      1932年7月,奎壁小学参加思明县小学毕业会考,以平均74.1分名列前茅。为此,思明县教育局对全县小学校分甲乙丙丁四等排列,甲等只有2个学校,奎璧小学为乙等。

      1934年年底,时思明县进行小学统计,奎璧小学办有6个班级,学生173人,教职员6人,校长叶锡金(经)。

奎璧小学叶锡经校长

      奎璧小学在创办者及叶氏家族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走过了20多年的路,经过初创的艰辛,进入了稳定阶段。但是,外敌入侵,奎璧小学遭遇灭顶之灾。1938年5月,“厦岛不幸沦陷,本校舍校具亦遭暴敌纵火焚毁,廿余年惨淡经营之教育基础一旦荡然无存”,可怜奎璧小学只剩下废墟。日寇毁我教育的罪行,此为铁证。

      厦门光复后,1946年秋,奎璧小学召集在厦董事叶全泰、叶清玉、叶成群、叶石狮、谢水双等人,重组校董会,扩大新董事。聘请林高攀为校长,开始筹备复校工作,至9月初以筹备经告就绪,即正式开学授课。先办四个学级,生数百有余人。同时,向市府申报备案,保证“本学期南洋各地校董捐款业已先后汇寄学校,各种设备当可依次完成,学校基础自可渐趋稳固。”

            私立奎璧小学申请立案致厦门市政府的呈 (1947.4)

私立奎璧小学申请立案致厦门市政府的呈 (1947.4)

      此时,原本校舍已经被毁,学校只好暂时在莲坂一位华侨的红砖楼里上课。不过,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扫除乡村文盲,学校还附设“民众夜校”吸收莲坂本社以及周边几个村落的青年男女读书识字。

      然而,1948年秋季开学之后,到了冬季,因学校董事会发生意见,以致经费断绝,奎璧小学只好停办。这就“苦了一班小学生分往吕厝禾光小学、梧村国校就学,终日跋涉,徒劳往返。”1949年春节过后,莲坂华侨再次发动募款复校,并聘叶锡经为校长,重新招生办学。

《星光日报》报导1949.2.18

      解放后,奎璧小学校董会无形中解散,学校仅存初小,暂用莲坂社中的楼房上课,高小的学生要到双涵中心小学上。到了1960年代,莲坂大队出资在奎壁小学原址建一排教室,后来政府才投入扩建学校,正式命名为莲板小学。

      奎璧小学走过40年的路,从华侨热心家乡教育开始,经历初创、发展、被毁、复办、停办、重办的曲折道路,为莲坂培育了无数人才。正如它的校名一样,如同“奎璧”,其发出的光亮已经留在历史当中。


经黄国富老师授权。

本图文内容转载于其关注号:老禾山原住民,版权归其所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圭海四记丨元至正间,陈友定横扫海沧|二四八记

元至正末年,日薄西山的元王朝无暇南顾,盘踞在东南一隅的福建路各方势力,便纷纷登场,互相攻伐。最终,闽北的陈友定、闽南的罗良,笑到了最后。可是,二人因在效忠元朝的方式和路线方面存在严重分歧,一场血拼在所难免......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