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礁村埭仔社一带,在宋代以前,是一片浅浅的海湾,俗称“绿石渡”,是东西两岸居民往来的通道之一。涨潮时,绿石渡被淹没在海水中,小船可任意穿行,或溯溪而上;落潮时,则露出淤积、泥泞的滩涂地,行走、作业甚是不便,百姓苦之已久。青礁人,面对如此窘境,却不曾哀怨,他们常常宽慰过往行人:“渡不难,待三颜”,只是,其中缘故,他们也说不清楚,只是口耳相传罢了。


至南宋绍兴年间,青礁进士颜唐臣居家颐养,视此不便,乃出资于绿石渡北岸取土填淤,继而砌石成堤,长度达二千七百八十尺。为利行人休憩,又于堤上建垂虹亭,绿石之难渡,遂解。不久后,颜唐臣之子、特奏名颜敏若,继其父之后,以垂虹亭为界,往南续修石堤一千九百尺,青礁沿海石堤,就此定型。

几十年后,绿石渡石堤历经海水浸渍、冲刷,以及溪流泥沙的裹挟,日渐淤积下沉,颜唐臣之孙、颜敏若之子、进士颜戴,重新担起祖、父公益之责,重新对南北两处石堤进行加厚、加高,往来穿行者,每视此,都对祖孙三人赞誉有加。而青礁里谣所传的“渡不难,待三颜”,也因此得以应验,三颜即指颜唐臣、颜敏若、颜戴祖孙三人。人们为了表达对三颜的感谢,特于颜戴修堤之后,于青礁建造“三颜祠”,临江萧则为之记。而善有善报,颜氏一族自颜唐臣之后,“自是浸大”,成为海沧一大名门望族。


END

本文内容由:蔡少谦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圭海四记丨元至正间,陈友定横扫海沧|二四八记

元至正末年,日薄西山的元王朝无暇南顾,盘踞在东南一隅的福建路各方势力,便纷纷登场,互相攻伐。最终,闽北的陈友定、闽南的罗良,笑到了最后。可是,二人因在效忠元朝的方式和路线方面存在严重分歧,一场血拼在所难免......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