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同安区西柯镇吕厝社区中。据《吕厝吕氏族谱》记载:唐光启元年(885),吕癏后裔吕占,字竞茂,由河南光州固始县佐王潮兄弟人闽,居晋江七都曾埭吴坑(今晋江安海西安村)。七传吕癵,字季玉,号心节,北宋景祐元年(1034)进士,择南安朴兜乡(今南安水头朴里)而家。南宋绍熙元年(1190),吕占十一世孙舜臣(字廷元,号潘溪)自南安朴兜乡西仓迁居浯江(今金门)东仓,为金门吕氏开基祖,十四世由东仓迁居金门刘澳吕厝。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吕长顺(字宗裕,号潜德,金门开基祖吕廷元十六世孙)从母李氏偕二弟潜溪由刘澳吕厝到同安教书,后定居同安从顺里三都霞崎石井(今吕厝)肇基发祥。长顺生四子大乾、大宜、大成、大宾。吕长顺设馆授徒,传承先人理学文化,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奉母长斋而建华藏庵。今吕厝村内吕厝王爷宫(即华藏庵)为同安香火最为旺盛的王爷宫,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送王船”民俗即起源于此。
宗祠始建于明代,明正统九年(1444)建后落大厝,明景泰七年(1456)续建前落大厝,清乾隆、光绪屡有重修,2006至2008年翻修。祠坐西南朝东北,总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现存建筑为前、后两落,中为天井及两侧廊道,总面宽12.3米,通进深21米。前落面阔3间,进深1间,凹寿门,抬梁式梁架,采用大量青石雕装饰门面,三段式翘脊,前后屋面各有4条垂脊;后落面阔3间,进深3间10米,抬梁式梁架,中厅设神龛,厅内悬有“进士”(吕文轩)、“御史中丞”(吕惠卿)、“南畿经元”(吕大宜)、“理学名宦”(吕大奎)等匾额。祠堂保留有抱鼓石及部分清代石构基础。
家庙郡望“河东”,尊泉派分堂号“理学”为堂号。昭穆:“宗大体汝仁,甫君克尔际”。十世后,改用泉州统一排行:“尔甫希贤哲,于兹毓俊良,子孙敦本实,伯仲炳文章,若汝忠惟允,如余孝有常,立廉存素志,秉节植宏纲,登仁才猷著,经邦体用彰,云礽循祖法,奕世赐嘉祥”。因为这六十字的头两字与长顺所编字辈重复,所以十一世从“希”字用起,目前,行至“实”字辈。
吕厝外迁的有:七世君显,又名理泰,生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轻时移居广东惠州府海丰县甲子所,生子振祖、振魁;十一世希委清乾隆间(1736-1795)移居台北淡水;十五世兹寄、十六世毓撒、十七世俊江,均往南洋群岛发展。清末民国初,有几人移新加坡,今已传500多人。尚有其他散居外地者未得其详。
吕厝社“送王船”,是送“代天巡狩”的王爷,是沿海渔港、渔村古已有之的传统民俗,已有500多年历史,2008年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本文摘录于:厦门市同安区文体广电出版局与
厦门市同安区图书馆 编著的《同安宗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