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同安区西柯镇丙洲社区大祖厝里58号和109号前。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始祖陈邕因与宰相李林甫不协,被谪入闽,先居兴化(莆田)仙游县枫亭井上,再入泉州惠安社坛,后居漳州南厢山建府第,世称“南院”。陈邕生四男一女,长子夷则,次子夷钖,女金花郡主,三子夷行,四子夷实。唐建中二年(781),夷则与长子俦(任著作郎)举家300余口从漳州迁入嘉禾里(今厦门岛),居薛岭以南江头一带。十六世福庆分衍同安,居住城外东北隅长兴里(今五显镇)。十八世有瑞(字永兴,号居义),明永乐(1403-1424)初年携长子复道由五显镇来到双溪出海口之七星屿(丙洲古称),在滩上搭寮居住,养鸭为业,繁衍生息至今近600年。有瑞九世孙士朝之子大碧、大刘、大水、大山、大权、大六等六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迁居台湾,先住台湾溪沙尾,以后分居头前庄及溪洲底等处,后一支迁北投。另一支迁浙江洞头。三房一支迁广东海陆丰石壁。今在乡宗族人口有6000多人。

宗祠始建于明代,明末清初因海戎纷乱毁坏已尽,历清康熙、乾隆、嘉庆代有重建、修葺,2001年再重修。宗祠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622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为前、后两落大厝,砖石木结构,双进一天井廊院式建筑,总面宽13.4米,通进深26米。前落大厝(门厅)面阔3间,进深3柱,前为凹寿门,开中门及两侧边门;门后廊厅宽敞,举架高大,抬梁式梁架,悬山顶,三段式燕尾脊。后落大厝(正厅)为敞厅,面阔3间,进深5柱抬梁减柱计11.8米,厅中设神龛和神祖牌。祠堂悬有“提督忠臣”“功高列卫”“君恩祖德”“守备”“浩气长存”“进士”“同惠宣治化”“武魁”“文魁”“会魁”“选魁”等众多匾额,昭示丙洲陈氏积人才辈出。祠堂内保留较多原有建筑石木构件,门前有一对精美抱鼓石,祠前砖埕立有6对旗杆石及麒麟照壁。此建筑规模和体量较大,是闽南典型的大型祠堂建筑,2005年被评为“八闽名祠”,2007年被厦门市人民政府立为“厦门涉台文物古迹”。

宗祠堂号“颍川”“南院”。昭穆:“永复直文钦,中甫嘉士大,谦徽光前业,懿美裕后昆,礼义传家宝,诗书奕世尊,慈漠贻燕翼,迪吉惠更勤”。民国七年(1918)续编:“显达荣宗祖,隆平颂圣君,守先长积德,继起即贤孙”二十字。

丙洲陈氏历史名人:

陈国荣,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武进士,官至游击将军。

陈化成(1776—1842),字业章,号莲峰。历任清嘉庆间参将、道光间总兵,鸦片战争时任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提督,在保卫吴淞的战役中,与英舰英勇力战牺牲殉国。

陈文麟,我国航空界先辈,早年任厦门海军航空处处长兼飞行教官,是我国成功实现国际飞行第一人。

本文摘录于:厦门市同安区文体广电出版局

厦门市同安区图书馆 编著的《同安宗祠》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