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亨泥林氏大宗祠志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孝思追远,报本溯源。吾林氏源远流长,出自黄帝之后。太始祖殷太师?公,为万世谏臣之祖。为民族振兴,祖国昌盛,勇赴国难。夫人陈氏怀孕三月,避纣之难,与婢四人?居牧野长林石室之中。生子名泉,受姓于周。武王赐姓林改名坚,后封博陵郡公,爲长林开基一世祖。后裔居博陵,子孙遂成阀阅。春秋时由河北摇迁齐鲁。放公为孔门弟子,在七十二贤之列,后裔居齐鲁。林皋任赵相,传九子皆贤,俱登仕。父子十人皆积德行善,堪称德高望重。被誉为「九龙之父,十德之门」。林尊仕汉官至太子太傅,望于济南始此。历周秦及汉,玉钮金绳,枝叶繁兴,荣荫当世。阅西汉、新室、东汉、曹魏四朝至西晋。礼公官太子太傅丞,怀帝元年由济南徙籍下邳,为下邳祖。黄门侍郎颖公之长子懋任下邳太守,次子禄为招远将军。懋生六子皆贤,时号「六龙」,遂为徐之冠族。

禄公于晋明帝泰宁三年(公元三二五)入闽,任晋安太守。迁家居晋安(今福州),为开闽林氏始祖,后封晋安郡王。禄公开闽历八世,经东晋、宋、齐、梁四朝代。英才辈出累世佐王室。晋爵封侯有「一王一侯九将军」之誉。闽林十世茂公,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五八三)任右相,由晋安移居莆四北螺村,开发莆阳故 曰入莆于隋。唐玄宗时闽林十五世高平太守万宠生三子:韬、披、昌。分别为阙下、九牧、游洋(包括台湾雾峰林)三大支派开基祖。开拓八闽及江南各省,播发南疆。韬公官礼部侍郎,为阙下林始祖,子尊明经及第,官礼部侍郎,赠朝议郎。尊之子指为福唐尉。事母至孝,母弃养,负土庐墓侧。唐德宗诏立双阙,旌表门。阙下林在唐宋雨朝十分显贵,人才荟华,盛事频传。七傅至把,北宋时任泰州知州,九个儿子皆登进士俱任知州,世称「宋九牧」。披公称九牧祖,唐天宝明经及第升太子詹事。九个儿子,贞元间,先后登科同为刺吏,世称「唐九牧」。刺史乃一州之牧,握一州之军政大权。一家人均任刺史,不仅显耀当代,也流芳后世。故闽林有一唐代兄弟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之誉。唐末景熙公徙居永春桃源。

珊公偕父延皓由永春移居安溪西头井兜,五代唐进士及第,长兴元年以武功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兼太子太傅上柱国。开创莲美。延皓为莲林金紫一世,珊公称二世。是安溪,同安、长泰金紫派祖。金紫七世仲麟公忠谏大夫,傅五子:敬宗、度宗、庆宗、美宗、安宗世称仲麟开五宗。第四子美宗于宋理宗时入居同安亨泥,傅四子:真虎、真应、伯晋、元成。开拓同安,真虎居祖地亨泥,今潘涂。置业建祠堂,为潘涂始祖称一世。托祖先遗荫,子孙蕃衍人丁兴旺,贤良代毓。为同安一大族居村,并播迁移居坑内、尾厝、后饭、湖井、铜鱼馆、五峰造水、马巷田边、西炉、内林、厦门前村前埔等十多个族居村。

祖有德,宗有功。祖德宗功念兹勿忘。潘涂大宗祠堂依元代创建旧址,清康熙三十一年(壬申)重建,初具规模,康熙六十一年扩建两厢走廊及前进,成为完整两进大祠堂。戊寅(一九三八)庚申(一九八零一等多次整修。但经历沧桑,已有破漏。今欣逢盛世。子孙瓜瓞绵绵,得享太平之福。益念祠建千年饮水思源扬祖德,世蕃百代怀恩拓本焕宗光,为缅怀祖德宗功,兴尊祖敬宗之心,使世代子孙知木本水源之义。大宗祠堂于庚寅年(二零一零)依旧址重建。管委会倡导筹资,宗亲热忱响应。踊跃认捐,出钱出力,共赴事功。建筑面积四百二十九平方,投资壹佰卷拾万元,历时八个月,管委会运筹劈划,吾宗子孙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成大业。而今面貌焕然一新。枕鸿渐秀色,观大豪文峰。美人抱在左而辉映,莲花襟于右而呈馨,更加巍峨宏伟,华丽壮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登此门知水源木本,入兹室念祖德宗功。今后列祖列宗蒸尝于百世而不穷。裔孙报本表孝思,俾得如愿以。特树碑立志,铭刻芳名。以昭后世。

亨泥林氏大宗祠重建管委会  立

本文文字内容摘自:祠内碑记

图片由:庄志鹏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集美区 杏林街道 高浦村 朱氏宗祠

朱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天顺末年间(即1461年前后),明朝旧址在交堰爷宫面前边上,因清初迁界重新在三栋联排朱氏古厝选中间栋重建宗祠文革期间遭毁坏严重,2016年重新修建,17年2月落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