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两(生卒年不详),又名两端,清末生于同安县集美板桥后垵村(今属厦门市集美区),父亲张乃帝在暹罗(今泰国)经商。张家两8岁时读私塾,16岁时已经能够写文章,但其父不幸逝世,所经营的网谷吉利号乏人继理,张家两只得中断学业南渡前往暹罗,希望能够继承并振作父业。但是后来张家两兄弟不得不来到新加坡投靠陈嘉庚。

张家两才21岁到新加坡谦益栈米较(辗米厂)工作,由于能文会算,被陈嘉庚聘为司柜(会计),工作中逐渐显露才干。据《南洋名人集传)载,张家两任谦益栈米较司柜“凡十四年,会计出入,铢黍不差。”深得陈嘉庚赏识,被吸纳为谦益栈胶业部股东。后张家两娶陈嘉庚大哥的女儿为妻。陈嘉庚把他当作女婿看待,张家两与陈嘉庚的大女婿——李光前渐成陈嘉庚左右手。1919年5月陈嘉庚回国,将其公司业务交给张家两与李光前共同打理。

张家两除了做好辗米厂外,还潜心研究树胶业的经营,逐渐精通树胶业的内情,也了解胶业的远景。成为胶业部股东五六年后,张家两与陈水蚌、叶玉桑、杨六使、王文选等人合资创办振成丰号。据《南洋英属海峡殖民地志略》记载,“振成丰号制造树胶在星洲设厂三。一在监光加薄,一在海南山一在牙笼。各厂规模庞大,工人千员,诚为南洋商业之至太者。”张家两还投资黄梨(菠萝)罐头业,与朋友成立日新公司。《南洋英属海峡殖民地志略》还记载,“日新公司制造罐头黄梨发欧洲售卖,设厂二。一在柔佛之新山,一在星洲之牙笼。”经多年拼搏,张家两成为南洋巨贾。

张家两辛亥革命时加入同盟会并资助革命军,抗战爆发后,其振成丰号与南洋树胶公会其他二十四家商号一起,参加陈嘉庚领导下的抗日筹赈救国工作。

新加坡沦陷之时,张家两曾经离开新加坡回国积极参与抗战事务。光复后,张家两返回新加坡,迅速恢复战前的树胶业务。开办了裕成橡胶公司,并在新加坡同安会馆任主席之职,同时还担任新加坡同安商会会长。

张家两深受陈嘉庚先生影响,热心捐助新加坡当地和故乡的教育事业。当他担任新加坡同安会馆主席及新加坡同安商会会长之后,曾相继捐巨资给星洲道南、爱同二、南洋女校、南洋工商补习学校、星洲幼稚园、华侨女校、南洋华侨中学等。

张家两早年出资在家乡独办私塾十多年,私塾分大、中、小班。当时,板桥乡二十四村的村民都把自己的子女送来免费受教育。一间教室有10多人,总共30多人,全部用闽南语教学。小班学的是《三字经》和《人之初》,大班学的是《诗经》。民国四年(1915)张家两倡办东安板桥浒井学校;后又在1946年与人创办后垵小学,每年捐给学校1000大洋直至过世,还资助泉州培元中学、同安阳瞿学校,被称为“板桥第一名人”。

当时国民党统治腐败,匪盗猖獗。曾发生过村里的富户被土匪绑架然后撕票事件,村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张家两于是率先在村里建设了铳楼。即在古厝两厢建有二个比其他房屋高出几米的角楼,角楼上有瞭望窗口,还有用于向外射击的枪洞,是全村的制高点。铳楼对土匪起到震慑作用。此外,张家两曾在大路边修建“八角亭”供路人休息避雨。

1946年张家两参与新加坡同安会馆在故乡捐建同民医院,与陈文确、孙炳炎同任医院常务:还参与建设同美公路(今同集公路),任同美汽车公司总经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马六甲三宝山华人墓碑籍贯考略

中外学者研究 17--19 世纪马六甲华人史,多依赖青云亭的碑铭。三宝山是中国以外最大的华人义山,明清墓碑众多。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黄文斌副教授所着的《马六甲三宝山墓碑集录》(以下简称《集录》),由华社研究中心出版,为研究马六甲华人史提供了新的领域、新的史料。在中国国内,墓碑多埋葬在故土,且是宗族葬在一起,一般不需要注明籍贯。

马来西亚 华侨名人 林顺平

他是一位小学还没有毕业的寒门子弟,曾经在巴沙的豆芽摊当童工,也曾在建筑工地挣取一天7令吉的工资。可如今,他是第一成功集团创办人兼世界林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他就是在马来西亚获得最高元首封赐丹斯里PSM勋衔的林顺平。

马来西亚 柔佛州 峇株巴辖 郭明发

郭明发,1957年1月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答株巴辖县,祖籍中国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明溪村布厝社,其父郭奢早年南渡马来西亚谋生定居。郭明发系郭氏太原第105世、汾阳第46世、松莲第19世,兰字辈。2016年荣膺马来西亚最高元首陛下封赐KMN社会有功勋章。

马来西亚 柔佛州 华侨名人 陈成龙

丹斯里拿督陈成龙博士,祖籍福建金门,1956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一个小镇的贫困家庭,一家十几口人,拥挤地居住在一间小房子里。幼年的贫苦生活却磨炼了陈成龙的意志,使得他养成了勤奋、好学的品格。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