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炳炎,1912年生于福建省同安县仁德里孙厝村(今属厦门市集美区),就读于陈嘉庚创办的新式学校乐安小学。15岁跟着父兄离乡南渡到新加坡谋生,在杂货店做学徒。50多天的辛勤劳动只换回3元工资。此后辗转于多家小酒铺、公司,学做账、学做生意。用节俭的钱和空余时间拼命买书读书、上夜校学英文。

1932年与大哥合作木材生意,经营森林公司;此时的孙炳炎身兼老板、书记、售货员、收账员数职。几经扩大和多种营业,兄弟最终商议分开经营,大哥开设森业公司、二哥开办森安公司,孙炳炎则保住了森林公司。到1986年森林公司发展为拥有19家附属公司的森林集团,孙炳炎任董事会主席。

1941年日军南侵于12月8日轰炸新加坡,孙炳炎匆匆从吉隆坡赶回,为避日军宪兵搜捕,参加过新加坡抗日爱国宣传的孙炳炎,与万礼区筹账主席陈锦章逃到杨厝港的一户印度人家中。先后在芽笼和樟宜两区之间四处藏匿。得到台湾人李炎坤的帮忙,参加“华侨协会”组织的到兴楼垦荒,一直到日寇投降。

抗战期间,孙炳炎参加陈嘉庚组织的南侨筹赈总会,被推举为芽笼区分会主席。1941年起在新加坡参与社会活动、曾担任诸多社团领导工作。1945年任福建会馆委员,后于60年代被选为建设科主任。1947年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时年35岁。1945年陈嘉庚担任新加坡同安会馆主席,倡议在家乡创办医院,孙炳炎负责带领一批会员,自负旅费四处筹款,1947年同安县同民医院正式开诊。

1950年将森林公司18%的股份免息卖给本公司职员,改为森林(私人)有限公司。1952年环游世界时,为森林公司签了许多货品的总代理协议,基本上都是用英文进行商务交谈、处理报告和文件以及查阅账目和合同。1952年率领建筑材料坊商公会与五金公会、索络公会等联名致函中华总商会及经济司,呼吁维护华商利益。1953年2月响应中华总商会号召,发动会员捐款支持陈六使倡办南洋大学并加入南洋大学有限公司作为成员。担任新加坡许多学校的董事,荣膺公共服务星章。新加坡光复后,孙炳炎先后经营了建筑材料、钢铁、水泥、木材、五金配件等行业,森林公司业务遍及新加坡、马来亚、香港、中国等地。1959年正式在吉隆坡注册成立森林(马来亚)有限公司,接着在关东、怡保、马六甲、答株巴辖设立分行,主要业务为销售以建材为主的代理商品,包括化工原料、电器机械、家具和纸张。增设装修工程、代理地砖墙砖、专业为顾客设计装潢。1960年8月1日森林(香港)有限公司成立。1961年与吴水阁集团共同创建大众钢铁有限公司,孙炳炎任第一届董事主席。

1960年,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副会长。1965年至1968年任会长。1966年1月他领导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注册成立新加坡总商会基金,更系统更具体地推行社会福利活动。孙炳炎不辞辛劳悉心策划筹款,历时2年,为纪念日占期死难的人民纪念碑于1967年2月15日落成。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共和国。1967年,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菲律宾组成东南亚国家联盟。孙炳炎以新加坡公民强烈的意识,参与新兴共和国的建设。

1974年至1977年,森林企业巨额亏损。孙炳炎代表董事会宣布无息分红。1978年盈利15万元。1979年他率新加坡房屋公会到北京、上海、桂林、广州等地考察建筑业。1983年孙炳炎退休,由四子孙聚得接任森林企业董事长职务。

1987年,孙炳炎率新加坡华商访闽团入闽,是投资厦门最早的新加坡华侨。由孙炳炎牵头投资在厦门开办酒店、食品公司、医疗诊治中心等4家企业。在他的倡议下,东方食品公司从利润中提留一定比例,设立永久性东方慈善基金会,用于治病救人、修复佛院、治丧抚恤等公共慈善事业。1988年,他率领新加坡菲闽考察团,先后访问马尼拉和福建。

孙炳炎热心故乡公益事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期支持陈嘉庚先生在家乡所创办的华侨博物院、同安同民医院和乐安学校,或捐赠款物,或筹集资金,予以充实、扩建、增建:在厦门市设立教育基金,奖教、奖学。累计在厦门的捐献约合人民币800万多元。

在20世纪60年代初,家乡物资极度匮乏,孙炳炎为此从新加坡购买了数千斤椰子油、面粉、布匹等物资,设法运回故乡分发给村民,还特别关照向村里年纪较大的老人各赠送一件呢大衣。此外,他还资助家乡兴办制砖厂、捐资铺石路、修厕所、装电灯等,设法帮助乡民就业。

20世纪90年代,孙炳炎努力推动全球同安乡亲合作交往,增进与故乡联络联谊,倡议并促成世界同安联谊会的成立。厦门特区成立15周年大庆,被授予厦门市“荣誉市民”称号。

2001年1月29日,子女们举办“孙炳炎先生九序荣寿庆典”,新加坡政要、社会贤达及中国代表800多人到场祝贺。

2002年4月30日,孙炳炎病逝于新加坡,享年90岁。

本文摘录于:郭瑞明 编著的《同安境外宗乡社团概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马六甲三宝山华人墓碑籍贯考略

中外学者研究 17--19 世纪马六甲华人史,多依赖青云亭的碑铭。三宝山是中国以外最大的华人义山,明清墓碑众多。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黄文斌副教授所着的《马六甲三宝山墓碑集录》(以下简称《集录》),由华社研究中心出版,为研究马六甲华人史提供了新的领域、新的史料。在中国国内,墓碑多埋葬在故土,且是宗族葬在一起,一般不需要注明籍贯。

马来西亚 华侨名人 林顺平

他是一位小学还没有毕业的寒门子弟,曾经在巴沙的豆芽摊当童工,也曾在建筑工地挣取一天7令吉的工资。可如今,他是第一成功集团创办人兼世界林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他就是在马来西亚获得最高元首封赐丹斯里PSM勋衔的林顺平。

马来西亚 柔佛州 峇株巴辖 郭明发

郭明发,1957年1月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答株巴辖县,祖籍中国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明溪村布厝社,其父郭奢早年南渡马来西亚谋生定居。郭明发系郭氏太原第105世、汾阳第46世、松莲第19世,兰字辈。2016年荣膺马来西亚最高元首陛下封赐KMN社会有功勋章。

马来西亚 柔佛州 华侨名人 陈成龙

丹斯里拿督陈成龙博士,祖籍福建金门,1956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一个小镇的贫困家庭,一家十几口人,拥挤地居住在一间小房子里。幼年的贫苦生活却磨炼了陈成龙的意志,使得他养成了勤奋、好学的品格。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