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谦(1881一1943)。字逊南,又字益吾,别号止园老人。1881年生于同安县莲花澳溪村。10岁入私塾,曾随父仲款赴仰光一年。18岁辍学南渡新加坡在商店打杂。其办事能力渐受陈杞柏(陈嘉庚之父)的赏识,遂擢升要职。

1909年,陈延谦与友人合办索料店,后扩至土产进出口贸易,成立裕源公司。1912年亦兼营橡胶买卖,两三年间胶园由0.67平方千米增至2平方千米,自办橡胶厂分设于各埠。当时的橡胶种植还在萌芽初期,很少侨人注意到橡胶这个行业。1917年裕源公司停业于1919年拆股,陈延谦接手独立经营。20年代初与蒋骥甫、洪镜湖等合办信诚橡胶厂,但同业竞争激烈,尤以三家最大企业——陈嘉庚的谦益公司、陈水蚌的振成丰行和信诚公司为甚。陈延谦吸取先前橡胶业危机的教训,力倡三公司合作,以控制橡胶的产销。1924年三家公司合作设办事处于信诚公司。不到一年便告终止,将五间胶厂关闭生产。这使陈延谦悟出:“南洋事业盛衰,每经三五年恒有一变。余每触机预防,以应潮流,故不致受失过大。”(《止园集》“我生平之自学”)果断地于1939年关闭信诚公司。陈延谦深感银行的重要。他领悟到“非结合群力组织有限公司,不能充实吾侨势力,提高商业地位,遑论欲与外商争一日之胜负。”(《止园集》“自述”)基于这种思想,他不辞辛劳宣传联合投资成立大企业新概念,带头成立资本为25万元的“树胶实业有限公司”。先后有七家资金雄厚的大公司成立。

后陈延谦又知我国商业不振是因为没有设立银行,毫无收放之处导致的。于是商之星中富商林秉祥君等,遂共发起华商银行。1919年6月,陈延谦与林文庆、殷雪村等人合办“华侨银行”,得到印尼华侨巨商黄仲涵和黄奕住响应。银行业务发展迅速,分布遍布槟城、吉隆坡、马六甲、仰光、占卑、厦门等地,陈延谦任董事总理。他认识到:“处此竞争世界,物竞天择,优胜劣改,南洋又成为各民族角逐之商场。挟雄厚资本、科学知识以临我者,白人之外复有唱南进论之日本。而土著民族亦渐觉悟,吾侨倘无所恃,诚难与之抗衡。”(《止园集》“论星洲华侨之事业与将来”)陈延谦在“数年来不景气弥漫全球,经济枯竭,危机四伏”的情况下,“为形应时势,审慎规划”(《止园集》“自述”)通过他“颇费心力”的筹备,于1932年代表华侨银行与李光前、叶玉堆的华商银行及徐垂青的和丰银行达成三行合并协议,取名“华侨银行”,1933年1月2日正式开业。这次合并的成功对扭转南洋华侨经济危机及保持华侨在银行界中的地位有着重大的意义。

陈延谦曾任新加坡同盟分会会长。1916年汇款1000元往云南支持蔡锷的“倒袁运动”。1928年参加陈嘉庚发起的山东筹赈会及“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5月发动组织同安救济会,持续数年赈济家乡难民。带领新加坡同安籍乡亲按期向南侨总会捐款抗日义款,被选为南侨总会常务委员。1938年他捐资1万元支持祖国抗战。1940年3月陈嘉庚回国考察,陈延谦出任南侨总会代主席。

陈延谦倡办同美车路公司,督修同安至集美公路,独资捐办澳溪小学,开建云埔至澳溪公路,建造“延谦桥”“定胜桥”。1929年被南京政府聘为财政部顾问。1935年,他以敏锐的目光,在其《倡建集厦铁桥计划书》中向福建省建设厅及厦门政商各界阐述了建造集(美)厦(门)铁桥对于发展厦门经济的重要意义:“以厦门三十里小岛,孤悬海中,欲成繁冲之区,更非接连大陆不可。此种计划,鄙人前年旅厦,口虽未道及而胸中己有蓄意:曾于高崎集美之间察勘数次,观其潮水涨落,可于高崎与集美学村之对港造一长桥。”“至民国廿三年旅厦,俟初三、十八潮时期,亲邀王国磐、黄伯权、林工程师一齐往高崎集美勘察。”1938年任中国交通部名誉顾问。

1920年在加东购地,历时六年,建“延谦坊”。曾任多年华文学校董事长、董事。1919年至1930年任中华总商会第六届董事。1919年发起组织新加坡树胶公会,1931年发起组织新加坡同安会馆,首任主席,亲自为会馆撰写对联:“同为泛宅浮家,到此地留些萍踪,千里因缘欣聚首;安若泰山磐石,睹今朝建斯华屋,百年事业话从头。”1924年至1942年任吾庐俱乐部总理;1937年至1942年任海峡殖民地华人参事局局员及保良局委员。

陈延谦的善举甚多,如石叻道南学校、爱同学校均其所发起,且任董事,又捐巨资,同安医院、鼓浪屿华英书院、南洋华侨中学、日本水灾、浙江竞志女学校,莫不捐资数千元。

经商从政之余,陈延谦醉心诗文写作,1938出版的《止园集》于1938年出版,表达对沧桑变幻、事物循环历史规律的感受。陈延谦一生最抱憾者的事业就是航海业。

1943年3月陈延谦因心脏复发去世,终年63岁。

                          

本文整理者:庄志鹏

内容参考:郭瑞明 编著的《同安境外宗乡社团概略》及

大兴 宋蕴璞 编著的《南洋英属海峡殖民地志略一册》

中华民国19年1月出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马六甲三宝山华人墓碑籍贯考略

中外学者研究 17--19 世纪马六甲华人史,多依赖青云亭的碑铭。三宝山是中国以外最大的华人义山,明清墓碑众多。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黄文斌副教授所着的《马六甲三宝山墓碑集录》(以下简称《集录》),由华社研究中心出版,为研究马六甲华人史提供了新的领域、新的史料。在中国国内,墓碑多埋葬在故土,且是宗族葬在一起,一般不需要注明籍贯。

马来西亚 华侨名人 林顺平

他是一位小学还没有毕业的寒门子弟,曾经在巴沙的豆芽摊当童工,也曾在建筑工地挣取一天7令吉的工资。可如今,他是第一成功集团创办人兼世界林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他就是在马来西亚获得最高元首封赐丹斯里PSM勋衔的林顺平。

马来西亚 柔佛州 峇株巴辖 郭明发

郭明发,1957年1月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答株巴辖县,祖籍中国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明溪村布厝社,其父郭奢早年南渡马来西亚谋生定居。郭明发系郭氏太原第105世、汾阳第46世、松莲第19世,兰字辈。2016年荣膺马来西亚最高元首陛下封赐KMN社会有功勋章。

马来西亚 柔佛州 华侨名人 陈成龙

丹斯里拿督陈成龙博士,祖籍福建金门,1956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一个小镇的贫困家庭,一家十几口人,拥挤地居住在一间小房子里。幼年的贫苦生活却磨炼了陈成龙的意志,使得他养成了勤奋、好学的品格。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