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应宫位于厦门市集美区杏滨街道马銮社区海口路57-1号。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戊戌年(1838年)重建,民国时期及近年重修。
建筑在马銮湾海域东北岸靠海边的平原上,四周地势较平坦,庙前有高大的老榕树;南约150米是杏滨路,西面约100是马銮路,有村道从宫前经过并分为三岔路口。土壤多砂质红壤,有一些灰土、灰黄土,土质一般。
建筑坐东朝西,前、后两殿,中为天井及两侧廊庑,总面宽9米,通进深19米,前有石埕。前殿面阔3间,加前廊柱进深4柱,抬梁减中柱,平开三门,中门悬“昭应宫”匾,前有宽檐廊,屋面三段式翘脊。后殿为敞厅,面阔3间,进深5柱共10米,抬梁减中柱,殿内供奉保生大帝和大使公,硬山顶,重檐歇山顶。天井两侧廊庑立有新旧6方碑,其中旧碑有清道光二十年《重修昭应宫碑记》1方,宽0.76米,高1.67米,民国十一年(天运壬戌年)《重修昭应宫碑记》1方,宽0.56米,高1.56米,碑文杜四端所撰。
宫内保存原有木构梁架和大量精美石雕,包括前殿门侧石狮1对和前、后殿龙柱各1对及龙虎壁、麒麟纹墙裙等,另有大量落款清道光戊戌年、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楹联石柱,字体涵盖楷、隶、篆等,楹联内涵、书法、雕刻俱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本文文字来源:现场文物告示牌
图片由:柯家安 提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