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湫亭主祀观世音菩萨,位于洪塘社东南侧、虎仔山山麓。据民国《厦门市志》等书记载,该亭建自宋代,建亭初期,厦门禾山学者会文于此,成为安睦书院」之起始。龙湫亭下本有一个「龙洞」,绿泉喷涌,四时不涸;亭前有放生池,池边榕树苍茂,森然异常。向亭的左方走几十步,有一座涂桥,纯为土质,厦门人称为「龙须土桥」。此桥长三米,宽厚各约八十厘米,桥下流水涓涓。民间传说,很早以前,有一条龙被困在这里的溪涧之中。有一天,雷声大作,龙滚身出涧,穿土成洞,啸腾而去。涂桥桥洞,就是龙穿之处。

清嘉庆十年(公元一八零五年)三月,陈启良立龙湫桥碑,记载此事。龙湫亭、龙湫桥、龙湫潭是厦门「小八景」之一,称为「龙湫涂桥」,历经清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年——、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光绪二十九年(一九零三年)、三十二年(一九零六年)重修,其中,一八七四年,吕宋爱国华侨薛辰青、林天财等人,募捐重修。立有《重修龙湫亭碑记》一方。一九三八年日本侵华,龙湫亭又遭日军残踏。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炮火,又把龙湫亭毁得面貌全非。直至一九八四年后,本地老人会才出面策划,带动社会上热心人士,捐款捐石材等,历经数年奋门,在原址上重建。但是,龙湫桥丶龙湫潭已无法恢复原貌了。

二十世纪后期,亭后建起了二期软件园之高楼林立。亭前公路穿梭。显出亭殿低凹。为使龙湫亭高瞻远望,社区组建了「龙湫亭理事会」,广泛发动社会有志人士及众多香客,为龙湫亭重建踊跃捐资、增砖添瓦,同时又获得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资助,即自二零一一年初至今,重建龙湫亭,既提升了整体高度,又装饰了景貌。

重建后的龙湫亭,面貌焕然一新,十二米高的门楼,造型雄伟,埕场宽阔,左有两棵百年老榕树和菩提树,苍茂参天;右有仿古湫潭,并增添了水面上重山叠岭造型,流水涓涓,左右互映互称。全亭分三殿,殿走廊十二支大石柱,雕刻着腾云驾雾的神龙,哪吒闹宫,飞马奔驰等。殿墙外围,石雕画卷翩翩,显示龙湫圣迹,重光辉跃。殿门、窗及佛座采用非洲的红花梨木、柚木精工细雕,花纹多样;殿内屋顶由十四支石柱支架着,梁上木刻雕画着,龙、狮、凤及奇花禽兽;屋橼上,木雕配搭油彩画面,金光闪烁,显得秀丽雅观,金碧辉煌;亭殿顶上,铺盖着橙色琉璃瓦,四周绕饰五彩陶瓷缀,六对神龙腾空飞跃,八仙游山浮云,麒麟成对,并配置桥、洞、奇禽异兽。山川花木栩栩如生,彰显璀璨壮观。

龙湫亭重建落成,成为虎仔山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游览、休闲、祭拜的胜地,为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建设「美丽厦门」増添新靓点。

过去,民间流传诗歌曰:

神工鬼斧说龙湫,虹带跨江但砌涂

风浪千秋桥不断,教人残雪笑西湖。

——佚名

松密藏幽寺,寻僧问老农,断桥沈古磴,危塔耸孤峰,

石踞欲成虎,潭深难伏龙,远山横月色,归路数声钟。

——吴兆荃

厦门市龙湫亭理事会

二零一三年冬吉日立碑

本文文字内容摘自:《龙湫亭沿革》

图片由:柯家安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