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俗来源

洪塘公信俗,其源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相传郑成功曾经驻军在洪塘(在洪塘村有几处郑成功部将铸造兵器遗留下的铁碴,因其堆积如山人们称之“铁屎山”)。

清军前来围剿郑成功的军队,双方在这里鏖战。据说当年洪塘一带尽是“烂田”。郑氏在此用计,使清兵陷入烂泥中,全军覆灭,鲜血将池塘泥田全都染红,而成“红塘”,遂有今名。

经过惨烈的战斗,许多无名士卒横尸田野。民众怜其生时不幸,死后又无人奉祀,便择地掩埋其骸骨,并建祠祭奠。每逢农历七月的“鬼月”,乡民设醮普渡,以飨亡灵。因战死者姓名无存,民众便以地名统称之,是为“洪塘公”。因庙坛灵验,吸引四里八乡的众多信众,香火渐渐兴旺,并代代延续。

一九八九年六月, 厦门市东孚乡人民政府在此立碑,题曰:“郑成功击败陈锦处”。碑文:东孚乡洪塘村是郑成功击败陈锦的地方。明叛将陈锦于清顺治五年(公元一六四八年)八月廿六日攻陷同安县城,屠杀人民数以万计,血债累累,而被清廷擢任福浙总督。清顺治九年(公元一六五二年)陈锦又领兵来犯,郑成功率部近击于洪塘一带,陈锦大败,退至凤尾山为家丁库成栋刺死,以其首级潜献郑成功。是役为郑成功战绩之一,具有历史意义。爰勒斯碑以资纪念。

信俗内容

洪塘公信俗活动于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一日起四日内举行。祭坛不设宫观庙宇,亦无神像木主,石砌的台子上立着石碑,台下是香炉和水泥供桌。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四前后,众多信众到洪塘祭拜“洪塘公”,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民俗。祭坛往往被围得水泄不通,信众人头攒动,烧香膜拜,保佑平安,场面十分热烈。

洪塘公信俗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信俗价值

“洪塘公”信俗蕴涵了中国人的包容、博爱,以及慎终追远的思想,在悠久的历史中,信俗扎根在洪塘,为洪塘村民的精神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洪塘公”信俗活动举办之时,不仅村民积极参与,四面八方的信众也前来共襄盛举,信众中形成一种集体的向心力,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营造安定和谐的氛围。

该项目于2020年11月入选海沧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本文内容由:柯家安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