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仙宫坐落于厦门海沧区东孚镇山边、寨后两村交汇处,紧依324国道,座子向午,前为文圃山,背靠天柱山,占地3140平方米,主体建筑412平方米,由两进主殿和焚金亭、拜埕、吉祥榕、祈福池、停车场组成。是敬奉神仙之所。它始建于唐,四次重修,历时悠久,信众遍及海内外。
唐咸享元年 (公元670年),唐皇为平息南方蛮族啸乱,派陈元光和李伯遥入闽平叛。陈战殁、李伯遥奉旨率十三子留守。从此李姓就在闽南繁衍生息,执行德治,施民以教化,主张读书取仕,宣扬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善恶报应等儒家思想。李姓原称“仙李”居住地为“仙店”。故立宫庙称“迎仙宫”。宫庙敬奉儒家创始人孔子,因此迎仙宫又称“教子公庵”。
宋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岁次丁卯二月初二日,朝延为表彰五州节度使李君怀 (字贞孚)尽忠安邦,体民杰绩,为官清廉,施政有方,治下民生富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宋皇赞曰:贞孚奇才栋梁器也!特下旨嘉封“南靖王”敕令重修迎仙宫,并圣旨传谕: 宫前过往臣民马息鞍辇止驾步足礼前。因此民间盛传“唐开基宋再治”。时值闽南黎民盛赞冶病救人一心为民的吴真人,因而迎仙宫加奉保生大帝。重修后的迎仙宫规模宏敞为远近之最,故 又称“大庵”。
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李清銮、李桂树等乡贤又集资重修。是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特设壇祭拜闽天圣帝神农氏,从此闽开圣帝成为迎仙宫主神。
迎仙宫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既经历太平盛世,也走过了坎坷动乱,近六十年里曾兼作乡政府、学校、供销社、信用社、兽医站等。在那浩劫的岁月,金身焚化、史料遗失、圣旨碑、石刻、彩塑、木雕等文物被毁,宫庙被严重破坏。1985年,东孚乡政府为保善迎仙宫历时文化遗产,保留下六支龙柱将其改建为“东孚文化站”。2004年东孚镇政府决定迎仙宫回归民间。于是东坂、下土楼、山边、崎头、林后、寨后、诗山、庵头、后坑、长北、西山、浦头等社和热心公益之善信共集资人民币六十六万元,于二00五年四月动工重修,二00六年竣工。
新修的迎仙宫栋宇巍焕,保留并发展了原有特色。主体为砖木结构,六支龙柱复位,人物、花草、山水、飞禽、走兽分别用石雕、彩塑、木雕构成。十八条半巨龙神态各异,以示原仙店住民十八社半。宫前古榕记载着千年水文气象数据,用花岗岩砌成八卦图形,既保护古榕又纪念五千年道德文化。台阶两旁一双经修复的千年石狮记载着迎仙宫沧桑历史。
本文内容由:庄志鹏 提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