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岩,位于同安区新民街道禾山村前山自然村后的豪岭山上,禾山又名豪山,据记载,岩寺建于宋端平年间故亦名端平山。

慈云岩宫庙巍峨,旁有摩崖石刻,摩崖石刻上有着名的豪山石佛塔,后山上有石书房。周边景色优美,草绿水茵,繁花满树,山香飘拂,泉水潺潺;冬春交会,云雾迷朦,层岩叠阁、忽隐忽现,无异于人间神山。

岩寺初具规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石书房等。明隆庆、万历年间,在此石书房里,先后出了亨泥的林一材、霞歧的柯志德和豪山的康尔韫三名进士。因三名进士住地都在方圆五里之內,故称"五里三进士"。该书房也称为"五里三进士石书房"。使岩寺声誉鹊起。

慈云寺

慈云寺为现代重建,雕梁画栋。奉三宝佛,中间为大雄宝殿,三宝佛,观音菩萨,十八罗汉。作为钟楼,右下方有圣泉,常年不竭,水甘甜可口,左为寮房、斋堂,从慈云寺往上,有摩崖石刻,石佛塔,石室书院。大殿正前方为“劝念阿弥陀佛”摩崖石刻。

石佛塔

豪山石佛塔,位于摩岩石刻上,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塔构筑于巨岩之上,坐东北朝西南,三层石构,通高7.1米.底层为正方体空心室,高3米,边长3.5米,中开拱券门,高1.8米;中层构建主体平面呈八边形,实心,八个立面各镌一个楷书字“皇明永乐诸佛法典”,下承覆盆状托座;顶层由6块瓣凸状整石组合,立面各有菩萨一尊,下附托座分三节:下部作覆盆状,中部束腰,上部作八棱敞口喇叭状。塔身顶盖出檐,八角起翘,塔顶原立有释迦石雕像,今已佚失。该塔风格独特,造型线条富于变化,整体保存良好。

石书房

豪山石书房,在石佛塔西面300米处的山头上。顺着慈云寺的殿后,绕过石佛塔保护碑,再从碑后山道一直往上走就可到达。石书房巨石为顶,两面砌墙,墙上开有一个窗户和门,房内有石砌的床、桌。门外是一个院子,门口的右边围墙是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形状如猪。石书房是明代进士林一材和康有韫读书处。林是同安潘涂人,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任过云南、广西、山西参政。康是康厝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任过兖州知府。

摩崖石刻

在慈云岩宫庙后、石佛塔下的西侧石崖上,有诗刻三处,镌于上下相叠的岩石上。上石镌明朝湖广提学牛刘汝南行楷书直题六言诗《题端平岩二首》。刘氏题此诗3年后偕乡贤李春芳同游石佛山,并各镌行楷书直题七言律诗一首于同一摩崖之下方。刘诗题为《同李员外春芳游慈云岩》,诗幅高2米,宽2.45米,落款“嘉靖丙辰(1556年)秋日南郭刘汝南题”;李诗题为《游慈云岩次刘学宪汝南韵》,诗副高2米,宽2.45米,落款“东明李春芳”。两诗皆为抒述回归自然、悟禅向静心境之作。诗中“慈云岩”即慈云寺。刘汝南所题《题端平岩二首》,是本地区目前所仅见的六言古诗摩崖石刻。

环岩大石壁立,最顶上有石佛塔,为早明实物,塔下方有三块巨石,上有明解元、进士、湖广提学刘汝南,广东潮州知府李春芳数方题咏,以及对面的劝念阿弥陀佛石刻。这些石刻被列为同安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文字内容部分摘自 搜狐海峡导报及360百科

图片由 庄志鹏 提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信息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